過載:設備運行時承受了超過減速機齒輪設計承載能力的負載,比如長時間高負荷運轉、突然的大負荷沖擊等,這會使齒輪齒面磨損加劇、產生疲勞斷裂或變形。
潤滑問題:
潤滑油污染:潤滑油中混入雜質、灰塵、金屬屑等微小顆粒,這些顆粒進入齒輪嚙合部位,會像磨料一樣引起齒面磨損,還可能劃傷齒面。
缺油或油質不佳:未能及時補充潤滑油導致油量不足,或者使用的潤滑油品質差、粘度不合適、變質等,都會使齒面間不能形成良好的油膜,增加摩擦,造成齒面損傷。
油中進水:水分進入潤滑油會使油的潤滑性能下降,還可能導致齒輪生銹、腐蝕,進而影響齒輪的正常運行和壽命。
安裝與裝配問題:
軸對中不良:減速機安裝過程中,若與驅動電機或其他相連設備的軸對中不符合規范要求,使齒輪嚙合時受力不均,局部承受過大的負荷,同時還可能伴隨沖擊,長期運行會造成齒面的疲勞損傷。
安裝精度不夠:如齒輪的軸線不平行、中心距不準確等安裝誤差,會導致齒輪運行時不能正確嚙合,產生偏載和額外的磨損,影響齒輪的使用壽命。
材料與制造缺陷:
材料質量問題:齒輪材料本身存在缺陷,如含有雜質、砂眼、氣孔,強度不足,或者球墨化不夠等,會使齒輪在正常工作載荷下容易出現磨損、裂紋甚至斷裂等損壞現象。
熱處理不當:齒輪熱處理工藝控制不好,如硬度不夠、滲碳層厚度不均勻、存在內應力等,會降低齒輪的耐磨性、抗疲勞強度等性能,導致齒輪過早損壞。
加工精度低:齒輪在加工過程中,由于工藝水平有限或設備精度不足,導致齒輪的齒形、齒向等精度指標達不到要求,使齒輪嚙合不良,增加了齒輪的受力不均和磨損程度。
長期疲勞運行:經過長時間的反復加載和卸載,齒輪承受交變應力作用,在齒根等部位容易產生疲勞裂紋,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些裂紋逐漸擴展,最終可能導致齒輪斷裂或齒面剝落。
異物進入:雜質、灰塵、金屬碎屑等異物進入齒輪嚙合部位,不僅會造成齒面磨損和劃傷,還可能影響齒輪的正常嚙合,使齒輪受到額外的沖擊力和摩擦力,進而導致齒輪損傷。
沖擊載荷:設備運行中突然遇到沖擊或劇烈振動,如電機啟動或停止時的沖擊、設備故障引起的振動等,使齒輪受到瞬間過大的力,容易造成齒輪的齒面損傷、斷齒等問題。